立夏就是真正入夏了吗?阅读理解答案(广西贺州市2022年中考)

                                   立夏就是真正入夏了吗?
                                                                 朱定真      

①2022年5月5日,立夏。
   ②说是“立夏”,但或许一些人体感上并不会觉得炎热,因为全国大部分地区还不是气候学意义上的夏天。这一天,常常只有福建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已经达到气候学上的立夏标准,即平均气温连续5天大于或等于22摄氏度——通常来说,全国大部分地区可能距该标准还有少许差距。
   ③明明一些地区还没有真正进入夏天,为何这一天在二十四节气里会被称为“立夏”?
   ④这要从二十四节气的形成说起。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古人最终形成了二十四节气这一时间知识体系,并以此指导实践。虽然古人对世界的经验认知和现代的科学标准之间有一些差距,但最终它们在时令变化方而却精妙贴合,且与农时、物候紧密联系,显示出现代统计学的意义。
  ⑤就说立夏,此时北半球随着太阳高度角的抬升,气温明显回升,昼长夜短更加明显。顾名思义,“立夏”之后,春天结束,夏天开始。自此,随着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开始北移,江南正式进入雨季。
  ⑥其实,二十四节气中有很多反映季节、气温、降水、天气现象等的节气,像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反映季节的变化,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反映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小暑、大暑、小寒、大寒反映气温的变化。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反映降水的变化,白露、寒露、霜降反映天气现象。至今,二十四节气仍对现代气候学具有很大借鉴意义。
  ⑦夏季6个节气跨越3个月,人们由此认识了全年最热的季节,并可以根据节气提示的气候规律,适应高温潮湿天气进行作息,加固堤坝防范洪涝灾害,安排农事活动。
  ⑧比如,小满节气时,北方的大麦和冬小麦灌浆饱满,南方江河水满;芒种节气时,我国南方主汛期已经开始,雨量充沛,气温显著升高;夏至日,北半球白天最长、夜晚最短,这段时间天气最是变化莫测,高温天气、对流性天气频发。小暑节气的标志就是“出梅”和“入伏”,即长江中下游梅雨季节终结,伏旱天气开始;大暑则是全年气温最高的时候,这时,华北一带已经进入俗称“七下八上”(即7月下旬至8月上旬)的主汛期,是华北一年中降水最多的时段,再加上气温高,“桑拿天”成为这个时段的“标配”。针对夏季的气候,各地需适时开展防汛备汛等相关工作,百姓生活宜注意防暑降温。
  ⑨“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酷暑天,葵榴发,喷鼻香十里荷花。”四季之夏,是大自然最热情洋溢的季节。让我们走近它、读懂它,感受夏季的独特之美。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5月5日)

7.下列对本文说明内容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立夏”的由来。
B.立夏就是真正入夏了吗?
C.影响立夏的因素。
D.主要介绍了“立夏”的形成及夏季6个节气的气候规律。
8.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立夏”其实还没有进入夏天,因为各地气温不一样。
B.立夏时,北半球随着太阳高度角的抬升,气温明显回升,昼长夜短更加明显。
C.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反映季节的变化,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反映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小暑、大暑、小寒、大寒反映气温的变化。
D.夏季有6个节气,人们根据节气提示的气候规律,进行作息,固堤防洪,安排农事。
9.下列对本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
B.“即平均气温连续 5天大于或等于22摄氏度”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C.第⑧段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D.第②段中加点的词“少许”不能删去,因为“少许”一词表明了“差距”的程度不大,如果删去“少许”一词,“差距”的大小就不清楚,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src=http___nimg.ws.126.net__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2%2F0505%2Fd3c4eadcj00rbe63t00fic000ra00fxm.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refer=http___nimg.ws.126.webp.jpg

参考答案:

【分析】①②段通过事实现象说明“立夏”这一天,全国大部分地区还不是气候学意义上的夏天,第③段承上启下,引起下文对一些地区未进入夏天,这一天却被定为二十四节气“立夏”的说明,第④段介绍了二十四节气的由来,第⑤段说明了“立夏”的形成,第⑥段说明了二十四节气对现代气候学的重要借鉴意义,⑦⑧段说明了夏季6个节气的气候规律,最后收束全文,呼吁人们感受夏季的独特之美。

【解答】(1)本题考查说明对象。解答此类问题时,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寻找说明对象:①标题;②首尾段;③文章内容的提炼概括。注意,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一般都是陈述句,不可是问句。根据“分析”栏对文章内容的介绍,可以得知本文主要介绍了“立夏”的形成以及夏季6个节气的气候规律,故选:D。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解答此类问题时,要注意在文中找到与选项内容相关的语句,仔细甄别判定说法是否正确。
A.有误,文章第②段指出“这一天,常常只有福建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已经达到气候学上的立夏标准”,选项说法过于绝对,与文章内容不符。
BCD.正确。
故选:A。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此题涉及到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的特点等知识点。
A.有误,本文从“立夏”这一天全国大部分地区还不是气候学意义上的夏天这一现象入手,分析其背后的原因,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BCD.正确。
故选:A。
答案:
(1)D
(2)A
(3)A

【点评】说明方法是说明文常考知识点之一。解答此类问题时,考生要根据句中的关键词判定运用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引资料、列图表、摹状貌。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