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里的莫高窟阅读理解答案(广西贺州市2022年中考)

今天是2022年12月27日,临池学书给大家带来一篇广西贺州市2022年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每天做一篇阅读理解,让你中考考A+!

                                                          晨曦里的莫高窟

                                              李宝堂         

    ①记得第一次到莫高窟,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初,我在甘肃师范大学学习的时候。从那以后,莫高窟成了我魂牵梦萦的地方,几十年间不分春夏秋冬,数十次到访。或参观洞窟,或临摹壁画,或现场写生,或学术交流,每次都有新的感悟和收获。

       ②在莫高窟,我瞻仰过雄伟壮观的弥勒大佛,临摹过美丽善良的九色鹿、慈眉善目的菩萨和神采飞扬的飞天,描绘过姿态万千的“反弹琵琶”,欣赏过张议潮统军出行收复河西的雄强之气……正是在这“东方民族之文艺渊海”,我寻到了中国美术的古老渊源,确立了“心随敦煌”的艺术追求。

  ③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几代人的精心保护和整理,莫高窟成为全世界瞩目、光彩熠熠的古代美术“博物馆”。作为甘肃的本土画家,我们有责任用画笔表达对于敦煌艺术的崇敬与理解。
  ④我们阅读了有关史料与书籍,领略了敦煌艺术的伟大与神奇,深为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先生的艺术人生和“夜夜敦煌入梦来”“一画入眼中,万事离心头”“我心归处是敦煌”的炽热情怀所感动。经过反复探讨,我们确定创作一幅以莫高窟为主体形象的绝版套色木刻版画。为增强现场体验,在动笔之前,我又一次走进莫高窟,感受金秋时节莫高日出的壮美。
  ⑤大约清晨七点钟,我在朋友的陪同下来到莫高窟,登上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站在山顶,微风吹拂,山色朦胧。三危山巅有个牌坊叫南天门,由此俯瞰群山,逶迤连绵,莽莽苍苍,一派雄风。而鸣沙山和莫高窟则静静地沉浸在黎明的晨曦里。
  ⑥很快,天边泛起了红色,群山渐渐亮了起来。我知道太阳就要出来了,连忙来到正对莫高窟九层楼的宕泉河畔,在当年常书鸿先生写生过的地方,等待莫高日出的动人时刻。
  ⑦八点二十几分,太阳出来了,最先沐浴到阳光的是鸣沙山主峰。高峻厚重的山体,连绵起伏的沙丘,自然流畅的流沙线条,温暖厚重的赭红色彩和涌动着的大漠气息,在明亮的晨光里呈现出勃勃生机。这时,就像一块大幕缓缓拉开,阳光渐渐下移,刹那间照在了依崖而建的九层楼上。只见宏伟的九层楼渐次变得清晰,高耸的攒尖宝顶、错落的彩绘窟檐、挺拔的红色立柱和高深莫测的红门,在阳光下光彩熠熠,亮丽夺目。陡峭的崖壁和一个个洞窟也瞬间显现,凹凸有致,光影斑驳,如梦如幻。
  ⑧很快,阳光倾泻于莫高窟前繁茂蓊郁的树丛上,亮黄色的树叶在明媚的晨光里如金子般闪耀,飞鸟凭空翱翔,天地一片辉煌,呈现出史诗般壮丽的图景。
  ⑨看着眼前的美景,我激动地挥动画笔,记录下这醉人的绝美瞬间。
  ⑩四回到兰州,带着激情,我和朋友投入了创作。我们商量后决定这样描绘:一位画家伫立在莫高窟前,画架已经支起,画布尚是空白,他在起笔之际深情凝望九层楼,激情涌动,一切尽待挥洒。ㅤㅤ⑪画面上的人物形象不是很大,但姿态优美,非常醒目。和煦的阳光把九层楼、石窟、崖壁和秋树染得绚丽灿烂,人物与环境自然融合,形成优美的情调和意境。
ㅤㅤ⑫经过半年多紧张创作,作品终于完成了。展出后画界朋友评论,主题鲜明,形象生动,色彩强烈,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使人在美的享受中产生无限遐想。
ㅤㅤ⑬而对于我来说,这不仅仅是完成了一幅画作,更是把莫高窟的秋天、把敦煌之美,永远镌刻在了心中。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5月24日)

19.请根据文章内容,将下列表格填充完整。(3分)

文章脉络

“我”的情感态度

自从求学时期第一次到莫高窟至以后几十年间到访

“我”想用画笔表达对敦煌艺术的崇敬与理解

回到兰州完成与莫高窟相关的画作

20.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⑧段画线句子。(3分)
亮黄色的树叶在明媚的晨光里如金子般闪耀,飞鸟凭空翱翔,天地一片辉煌,呈现出史诗般壮丽的图景。
21.读第⑩段画线的句子,赏析加点词语的妙处。(3分)
ㅤㅤ一位画家伫立在莫高窟前,画架已经支起,画布尚是空白,他在起笔之际深情凝望九层楼,激情涌动,一切尽待挥洒。
22.文章以“晨曦里的莫高窟”为题有哪些作用?请说说你的看法。(3分)
23文象结尾作着福道。“把敦煌之美,永远镌刻在了心中。”请说作者镌刻在心中的美指哪些美?你在初中阶段一定也有镌刻在心中的美,请简要写下来。(3分)

src=http___x0.ifengimg.com_res_2021_FF85A2503CFF9186769327E199CE767E80D4BFCE_size571_w1000_h667.jpeg&refer=http___x0.ifengimg.webp.jpg

晨曦里的莫高窟参考答案:

(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与概括。根据题干提示“自从求学时期第一次到莫高窟至以后几十年间到访”,找到第①段“记得第一次到莫高窟,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初,我在甘肃师范大学学习的时候。从那以后,莫高窟成了我魂牵梦萦的地方,几十年间不分春夏秋冬,数十次到访”可概括为:莫高窟成了“我”魂牵梦萦的地方;根据题干提示“‘我’想用画笔表达对敦煌艺术的崇敬与理解”,找到第③段“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几代人的精心保护和整理,莫高窟成为全世界瞩目、光彩熠熠的古代美术‘博物馆’。作为甘肃的本土画家,我们有责任用画笔表达对于敦煌艺术的崇敬与理解”可知,“我”作为本土画家又一次走进莫高窟;根据题干提示“回到兰州完成与莫高窟相关的画作”,找到第⑫段“经过半年多紧张创作,作品终于完成了。展出后画界朋友评论,主题鲜明,形象生动,色彩强烈,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使人在美的享受中产生无限遐想”,第⑬段“而对于我来说,这不仅仅是完成了一幅画作,更是把莫高窟的秋天、把敦煌之美,永远镌刻在了心中”可概括为:“我”把莫高窟以及敦煌之美锈刻在心中。
(2)本题考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语句。修辞手法:“亮黄色的树叶在明媚的晨光里如金子般闪耀,飞鸟凭空翱翔,天地一片辉煌,呈现出史诗般壮丽的图景”中将晨光里亮黄色的树叶比作闪耀的金子,把眼前的美景比作史诗般的图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联系第⑧段“很快,阳光倾泻于莫高窟前繁茂蓊郁的树丛上”,第⑨段“看着眼前的美景,我激动地挥动画笔,记录下这醉人的绝美瞬间”可知,此句写出了树叶在阳光下光彩熠熠,同时展现了晨曦里莫高窟前景色之壮美,表达了作者的惊叹、喜爱与赞美。
(3)本题考查从用词的角度赏析语句。本义:“凝望”指目光凝聚在某个物体上,目不转睛地看或注目远望。“他在起笔之际深情凝望九层楼,激情涌动,一切尽待挥洒”中“凝望”形容画家深情注视眼前之景,表现了画家深情投入创作的状态;联系第⑪段“画面上的人物形象不是很大,但姿态优美,非常醒目。和煦的阳光把九层楼、石窟、崖壁和秋树染得绚丽灿烂,人物与环境自然融合,形成优美的情调和意境”等语句可知,通过展现画面内容,体现画家对敦煌艺术伟大与神奇的惊叹和崇敬。
(4)本题考查文题的作用。文题“晨曦里的莫高窟”意蕴深远,联系第③段“作为甘肃的本土画家,我们有责任用画笔表达对于敦煌艺术的崇敬与理解”,第⑩段“我们商量后决定这样描绘:一位画家伫立在莫高窟前,画架已经支起,画布尚是空白,他在起笔之际深情凝望九层楼,激情涌动,一切尽待挥洒”,第⑪段“画面上的人物形象不是很大,但姿态优美,非常醒目。和煦的阳光把九层楼、石窟、崖壁和秋树染得绚丽灿烂,人物与环境自然融合,形成优美的情调和意境”等语句可知,文题交代文章内容、写作对象——画作“晨曦里的莫高窟”;展现的是“晨曦”这一特定情境下“莫高窟”独特的美;“晨曦”是希望,是光明,是活力的象征,“晨曦里的莫高窟”象征“莫高窟”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文章围绕“莫高窟”写了自从求学时期第一次到莫高窟至以后几十年间到访,“我”确立了“心随敦煌”的艺术追求;写了作为本土画家又一次走进莫高窟,“我”想用画笔表达对敦煌艺术的崇敬与理解;写了回到兰州完成与莫高窟相关的画作,“我”把莫高窟以及敦煌之美锈刻在心中;可见全文围绕“莫高窟”展开,它既是文章的线索也是作者感情的出发点,表达了作者对其的喜爱与赞美。
(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及拓展延伸。第一问:根据第②段“在莫高窟,我瞻仰过雄伟壮观的弥勒大佛,临摹过美丽善良的九色鹿、慈眉善目的菩萨和神采飞扬的飞天,描绘过姿态万千的‘反弹琵琶’,欣赏过张议潮统军出行收复河西的雄强之气……正是在这‘东方民族之文艺渊海’,我寻到了中国美术的古老渊源,确立了‘心随敦煌’的艺术追求”可知,有莫高窟的洞窟、壁画等艺术之美;根据第⑤段“站在山顶,微风吹拂,山色朦胧。三危山巅有个牌坊叫南天门,由此俯瞰群山,逶迤连绵,莽莽苍苍,一派雄风。而鸣沙山和莫高窟则静静地沉浸在黎明的晨曦里”,第⑦段“最先沐浴到阳光的是鸣沙山主峰。高峻厚重的山体,连绵起伏的沙丘,自然流畅的流沙线条……陡峭的崖壁和一个个洞窟也瞬间显现,凹凸有致,光影斑驳,如梦如幻”等语句可知,有莫高窟的风景之美;根据第③段“作为甘肃的本土画家,我们有责任用画笔表达对于敦煌艺术的崇敬与理解”,第⑬段“而对于我来说,这不仅仅是完成了一幅画作,更是把莫高窟的秋天、把敦煌之美,永远镌刻在了心中”等语句可知,“我”用画作将莫高窟的美展现出来,“我”将为莫高窟做出贡献的情怀之美镌刻在了心中。
第二问:联系生活实际表述自己心中的“美”,表达完整,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①“我”确立了“心随敦煌”的艺术追求(或答“莫高窟成了‘我’,魂牵梦萦的地方”也可)
②作为本土画家又一次走进莫高窟(或答“‘我'又一次走进莫高窟欣赏晨曦里的莫高窟”也可);
③“我”把莫高窟以及敦煌之美镌刻在心中(或答“‘我’通过创作作品表达对敦煌艺术的崇敬与理解”也可)
(2)示例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晨光里亮黄色的树叶比作闪耀的金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叶在阳光下光彩增熠的情景,表达了作者的惊叹与喜爱之情。
示例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眼前的美景比作史诗般的图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晨曦里莫高窟前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作者的惊叹与赞美之情。
(3)示例:“凝望”是目不转睛地看或注目远望的意思。写出了画家深情投入创作的状态,表达画家对敦煌艺术伟大与神奇的惊叹和崇敬之情。
(4)示例:选文题目含义丰富。“晨曦里的莫高窟”文代文章内容或写作对象,“晨曦”一词表现特定情境下“莫高窟”独特的美,蕴含“莫高窟”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之意,“莫高窟”是文章的线索,也是作者感情的出发点。(答对两点即可)
(5)①晨曦里的莫高窟的风景之美,②莫高窟的洞窟、壁画等艺术之美,③为莫高窟做出贡献的情怀之美。示例:老师坚持带我们晨练,迎着朝阳,向着梦想。太阳初升,我们脸上洋溢着笑容,向未来前进,这景是美的,永远镌刻在我的心中。

【点评】句子理解赏析类试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语法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子的修饰成分所起的作用;②修辞分析。从修辞的本身特点去赏析;③情感分析。文学作品常常以情动人,言简意赅,把握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是理解文学作品中重要句子的关键;④对有些句子的理解,还要联系时代背景,创作意图以及作者的人生经历去领悟含义。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