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 雨说》教案
1.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启发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 2.初步培养学生解读意象和品味意境的能力。 [学习重点] 用喜悦、欢快的语调
《星星变奏曲》公开课教案
《星星变奏曲》公开课教案时间班级开课人课时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2.感知诗中“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过程与方法:1.学习朗读朦胧诗歌的技巧,学会品味
星星变奏曲
3 星星变奏曲 一、导语: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在野外,仰望天空。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谁写的什么诗?——郭沫若《天上的街市》。齐背这首诗: “远远的
新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雨说》教案
今天我们讲雨就下雨(笑)。雨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亦是一种自然景观。每当天下雨时,文人们便把自己的情思、意趣寄托于雨滴,朦胧的春雨、滂沱
星星变奏曲(教案)
学习目标:1.查找资料,简介朦胧诗的特点及其代表人物、作品。2.在朗读的基础上诗歌中星星、静夜、土地等物象的象征意义,学习比拟、对比等修辞手法。3 .感悟诗人对
中学导学案备课纸
中学导学案备课纸章节与课题本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朦胧诗及其审美特征。2、感知诗中“星星”的形象,领会及象征意义。3、通过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景、意蕴,理解“变奏曲
《外国诗两首》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
(一)整体感知《蝈蝈与蛐蛐》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诗歌以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全诗意境既精微优美而又广大深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外国诗两首》拓展资料
俄罗斯诗人叶赛宁1925年12月28日凌晨,在列宁格勒一家旅馆里,俄罗斯著名抒情诗人谢尔盖·叶赛宁用一条皮带结束了自己年仅30岁的生命。噩耗传开,举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蝈蝈与蛐蛐》是一首大 自然的颂歌,诗歌以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 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全诗意境既
九年级上语文一单元复习学案
九年级上语文一单元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 一、巩固语文基础知识:生字词、作家作品、名言名句识记等。 二、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和
《济南的冬天》教学案例
《济南的冬天》教学案例一、背景与主题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几年的教改实践中已渐渐被广大教师所了解和接受,但我们知道,把理论转化为实践才是课改的关键。由于新课程理
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掌握书信格式 2.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认识到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顾历史、理智地对待成功并继续奋斗,才是真正的“坚强”。 3.
舐犊情深
(引读)傅雷与傅聪父子,不但是生活上的朋友,而且是艺术研究上的知音。傅雷以自己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倾听着万里之外儿子的每一次心跳,预想着儿子前进道路上可能出
让阅读帮助学生走进语文教学的花园
让阅读帮助学生走进语文教学的花园如今知识与阅读正形成人类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波澜壮阔的图景,知识正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前行,每个人一不留神都会被无情地甩在身后。然
九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第一单元质量测试题
时量:100分钟 分值:100分一.语言积累和运用(35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旁逸斜出(yì) 恹恹欲
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班级课题故乡主备人杨课型新授课备课时间序号19学习目标1.在对比中分析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的变化。2.通过分析对比手法引导学生把握小说的主题。学法朗读、讨论、一:
《第9课 故乡(第三课时)》教案
课题 故乡 本学期总第 课时 本单元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感悟作者的情感脉络及探求人生新路的执着信念。 2.把握文章运用对比和议论来突出主题的
《故乡》导学案
学习目标1.理清小说线索,理解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2.理解对比和景物描写在小说中对刻画人物形象、表现小说主题的作用。3.认识到旧
《故乡》教学设计
课题:故乡 授 课时数2课时 设计 要素设 计 内 容 教学 分析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着重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反映了辛亥革命后在帝
《孤独之旅》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文意,概括故事情节; 2、梳理人物的心理发展历程,体会人物形象; 3、理解环境描写在本文中的作用。 4、结合小说的三要素